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高考调剂 高考调剂

2017语文高考答案湖北-2017湖北高考试卷

tamoadmin 2024-09-05 人已围观

简介1.2017高考语文成分赘余病句专题讲解2.如何理解2017年浙江高考语文阅读理解《一种美味》?3.2017高考语文文言实词用法:“进”的用法4.2016~2017年高考优化大考卷语文十六答案5.2017浙江语文高考诡异的光是什么 高考诡异的光是什么梗2017高考语文成分赘余病句专题讲解 句子成分赘余是一种语病,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2017高考语文成分赘余病句专题讲解,一起来看看吧。 2017高考

1.2017高考语文成分赘余病句专题讲解

2.如何理解2017年浙江高考语文阅读理解《一种美味》?

3.2017高考语文文言实词用法:“进”的用法

4.2016~2017年高考优化大考卷语文十六答案

5.2017浙江语文高考诡异的光是什么 高考诡异的光是什么梗

2017高考语文成分赘余病句专题讲解

2017语文高考答案湖北-2017湖北高考试卷

 句子成分赘余是一种语病,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2017高考语文成分赘余病句专题讲解,一起来看看吧。

2017高考语文成分赘余病句专题讲解(一)

 (01)感到自惭形秽(?惭?本身有?感到?之意,删去?感到?)

 (02)凯旋而归、凯旋归来(?旋?本身有?归?之意,删去?而归?和?归来?)

 (03)被人贻笑大方(?贻笑大方?本身有被动之意,?大方?本身就是表人的,删去?被人?)

 (04)出乎意料之外(?出乎?与?之外?重复,删去?之外?)

 (05)长期以来的夙愿、多年的夙愿(?长期以来的?与?夙?重复,删去?长期以来?和?多年的?)

 (06)除了之外(以外)(?除了?本身表示在什么之外,相当于?除外?,其与?之外?或?以外?不能同时使用)

 (07)众多莘莘学子、一位莘莘学子(?莘莘?本身就是众多之意,用?众多?就重复了,用?一位?就相矛盾)

 (08)显得相形见绌(?见?有显现之意,与?显得?重复了,应去掉?显得?)

 (09)互相厮打(?厮?已含有互相的意思,删去?互相?)

 (10)这其中、这其间(?其?即这,删去?这?)

 (11)见诸于、付诸于(?诸?是文言中的一个兼词,是?之于?的合音,应删去?于?字)

 (12)否则不这样(?否则?有不这样之意,删去?不这样?)

 (13)大好良机(?良?即很好,故应删去?大好?)

 (14)十分万恶(?万恶?就是极端恶毒,删去?十分?)

 (15)亲眼目睹(?目睹?即亲眼看到,故应删去?亲眼?)

 (16)共同协商(?协商?即?共商?,是共同商量之意,故应删去?共同?)

 (17)十分炎热(?炎热?指天气十分热,再用?十分?修饰,纯属蛇足)

 (18)过度酗酒(?酗?已包含无节制之意,故删去?过度?)

 (19)一致公认(?公认?指大家一致认为,故删去?一致?)

 (20)欢迎前来光临指导(?临?本身就是来到,到来之意,故删去?前来?)

2017高考语文成分赘余病句专题讲解(二)

 (21)我的拙作(不明谦敬称造成了语意重复)

 (22)到此光临(删去?到此?)

 (23)开始启动(?启动?指仪器仪表等开始工作,故不可再用?开始?修饰)

 (24)十分优异(?优异?就是不一般,很好,故删去?十分?)

 (25)十分罕见(?罕?意为十分,删去?十分)

 (26)无故旷课(?旷课?即无故缺课,再以?无故?限制,实属多余)

 (27)热切渴望(?渴望?就是迫切地希望之意,删去?热切?)

 (28)敌我力量悬殊很大(?悬殊?即相差很大,故删去?很大?)

 (29)国际间(?际?就是彼此之间,故应删去?间?或将?际?改为?家?)

 (30)多余的废话(?废?就是无用多余的,删去?多余的?)

 (31)过高的奢望(?奢?即过分的,与?过高的?意思一样,语意重复)

 (32)葱绿的大葱(?葱绿?就是像葱那样绿,与大葱重复,应将?葱绿?改为?碧绿?)

 (33)值得可歌可泣(?可?在此词中的意思为值得,故?值得?一词就是多余)

 (34)不堪忍受雇主的歧视和侮辱(?堪?本身就有忍受,承受之意,去掉?忍受?或将?堪?改为?能?)

 (35)可堪称(?堪?已有可以,能够之意,删去?可?)(36)致信给某某(?致?已有?给?之意,删去?给?)

 (37)更加至关重要(?更加?与?至关?重复,保留其中一个即可)

 (38)使人民生灵涂炭(?生灵涂炭?的意思是使百姓陷入泥沼,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其已含有?使人民?之意,故删去?使人民?)

 (39)留下的遗产(?遗?已有留下之意,去掉?留下的?)

 (40)万一若(?万一?表示可能性极小的设,与?若?重复)

2017高考语文成分赘余病句专题讲解(三)

 (41)切忌不要贪睡(?切忌不要?均表示否定,修饰贪睡不当,删去其中一个)

 (42)涉及到(?涉及?中的?及?就是到之意,删去?到?)

 (43)年轻的小伙子(?小伙子?岂不是年轻人?用?年轻?修饰?小伙子?,纯属多此一举)

 (44)并非是(?非?是文言色彩较浓的一个词,不是的意思,因此其后不必再加?是?)

 (45)从心里由衷感谢(?由衷?就是?从心里?,故该词累赘)

 (46)您的令尊(?令尊?是敬辞,用于称别人的父亲,因此?您的?一词多余)

 (47)没想到受到不虞之誉(?不虞?就是?没有想到?,与?没想到?重复)

 (48)全身被打得遍体鳞伤(?遍体?与?全身?重复)

 (49)卫生洁具(?洁?就是?卫生?,只说?洁具?即可)

 (50)酒水和饮料(?酒水?包含?饮料?,删去?和饮料?)

 (51)邂逅相遇(?邂逅?里已包含?相遇?,故该句赘余)

 (52)全部囊括(?囊括?已含?全部?的意思,去掉?全部?)

 (53)先进楷模(?楷模?本身就是先进的,删去?先进?)

 (54)我俩个(?俩?就是两个的意思,删去?个?)

 (55)突然恍然大悟(?恍然?指突然清醒的样子,故应删去?突然?)

 (56)第一次破天荒(?破天荒?这个熟语是指从来未曾有过或者是第一次,故删去?第一次?)

 (57)相互分手(分手岂能是一方的行为?故相互多余)

 (58)这个中原因(?个中?的意思是这其中的意思,已含?这?,故应删去?这?)

 (59)刻骨铭心的难忘的教训(?刻骨铭心?已包含难忘之意,应删去?难忘?)

如何理解2017年浙江高考语文阅读理解《一种美味》?

1、鱼豆腐汤中有没有鱼?答案是没有。前文“母亲嗔怪着:‘你笑什么笑!鱼真的还没死,还在锅里游呢。说着,母亲还掀开锅盖,让父亲看”这里埋下伏笔,与结尾“第二把柴火他就抓着了一个粘粘软软的东西,凑到了灶前的火光里一看,是那条鱼"呼应。

解释了鱼在煮汤过程中或者之前就已经“从锅里蹦到了地面。”而对于连六岁的三子都没吃过鱼、两个哥哥也可能极少尝过鱼的。

对这样清贫的一家人来说,他们沉浸在享受奢侈美味的憧憬中,”鲁莽”地食用着这道菜,把豆腐的鲜味当成鱼的鲜味也是可以理解的。豆腐鱼汤里没有鱼,也导致了三子完全不记得鱼汤具体滋味的一点细节。当然,也和他当时的心情有关。

2、三子上学了吗?是的。“当他终于能背着书包从村头墙角中出来,忸怩地走进学校的大门,他离美味的书面意思越来越近。”这里是逆时序叙述,把后来发生的事直接告诉了读者,说明三子上学了。

“鱼眼里闪着一丝诡异的光”,这篇文章精炼考究、笔触细腻,作者铺了那么久酸涩沉重的氛围,因为,直接说出来,那些久远的微妙的沉重的东西会变轻。轻得容易让人误以为不过如此。既然会这样,那么索性不说吧。于是用这样婉转的说法。

《一种美味》巩高峰-正文

他清晰地记得,六岁那年夏天的那个傍晚,当他把一条巴掌大的草鱼捧到母亲面前时,母亲眼里第一次出现了一种陌生的光。他甚至觉得,他在母亲眼里一定是突然有了地位的,这种感觉在随后下地干活回来的父亲和两位哥哥眼里也得到了证实。

他有些受宠若惊。此前,他的生活就是满村子蹿,上树掏鸟窝,扒房檐摘桃偷瓜。因此,每天的饭都没准时过,啥时肚子饿了回家吃饭,都要先挨上父亲或母亲的一顿打才能挨着饭碗的边儿。

那天不一样,母亲把双手在围裙上擦了又擦。母亲终于接过那条鱼时,他忽然有一点点失望,那条本来大得超出他意料的鱼,在母亲的双手之间动弹时,竟然显得那么瘦小。

准确地说,在那之前他没吃过鱼,唇齿间也回荡不起勾涎引馋的味道。他相信两个哥哥应该也极少尝过这东西。在母亲的招呼下,他们手忙脚乱地争抢母亲递过的准备装豆腐的瓷碗。

豆腐,是跟年联系在一起的东西了。天!为了那条鱼,母亲要舀一瓷碗的黄豆去换半瓷碗的豆腐来搭配。隐隐约约地,他有了美味的概念,还有慢慢浓起来的期待。

父亲坐在灶前一边看着火苗锅底,一边简单地埋怨了几句,似乎是嫌母亲把鱼洗的太干净了,没了鱼腥味。这已经是难得的意外了,平日里,父亲一个礼拜可能也就说这么一句话。

父亲埋怨时,母亲正在把那条鱼放进锅里,她轻手轻脚,似乎开了膛破了肚的草鱼还会有被烫痛的感觉。父亲笑了笑,带着点儿嘲意。母亲嗔怪着说,你笑什么笑!鱼真的还没死,还在锅里游呢。说着,母亲还掀了锅盖让父亲看。父亲保持着笑意,不愿起身。

父亲埋怨时,母亲正在把那条鱼放进锅里,她轻手轻脚,似乎开了膛破了肚的草鱼还会有被烫痛的感觉。父亲笑了笑,带着点儿嘲意。母亲嗔怪着说,你笑什么笑!鱼真的还没死,还在锅里游呢。说着,母亲还掀了锅盖让父亲看。父亲保持着笑意,不愿起身。

母亲拿着装了葱段蒜末的碗,就那么站着等水烧开。

他则坐在桌前,看这一切时他是不是双手托着腮?他忘了。反正所有的记忆都是那条鱼和围绕着那条鱼而产生的梦一般陌生的气息。那天什么活都不用他干,他是这顿美味的缔造者,可以游手好闲。父母的举动让他觉得他有这个资格。

在豆腐到来时,母亲甚至都没来得及埋怨一下一贯喜欢缺斤短两的豆腐贩子,因为豆腐马上就被切成块下了锅。美味,让他带着很多的迫不及待,还有一点点的张皇。

张皇什么呢?鱼都在锅里了,它还能游回村头那条沟里去?不过这种张皇让他有点儿熟悉,在沟里捉到鱼时他也这么心慌来着,因为连他自己都不相信,那条沟里竟然会有鱼。

来不及细细回味了,豆腐一下锅,屋子里顿时鲜香扑鼻。他是第一次知道,鱼的味道原来是这样的,新鲜的让人稍稍发晕。在鱼汤从锅里到上桌之间,他拼命地翕动鼻翼,贪婪地往肺里装这些味道。他相信装得越多,回味的时间就越长。

至于那锅鱼汤具体是什么滋味,他倒完全不记得哪怕一点儿细节。因为全家吃饭喝鱼汤的状态都有些鲁莽,只有嘴唇和汤接触的呼呼声,一碗接一碗时勺子与锅碰撞的叮当声,还有一口与另一口之间换气时隐约的急促。

那天饭桌上的气氛也不一样,一家人习惯的默不作声完全没了踪影,父亲开口谈天气了,两个哥哥则说了今年可能的收成。而母亲,只是嘴含笑意,一遍又一遍地给大家盛汤。

最后,父亲说了一句有点儿没头没脑的话,父亲说,三子该上学了。

他就叫三子。如今回想起来,对鱼汤食不知味的原因应该就是这句话。两个哥哥没进过一天学校的大门。现在到了他三子,父亲说他该上学了。该,就是要,快要的意思。他忘了两个哥哥投过来的眼神的内容,他忘了鱼汤是什么味道,他忘了那个晚上的一切细节。

美味?美味是什么味呢?当他终于能背着书包从村头墙角中出来,扭捏地走进学校的大门,他离美味的书面意思越来越近。但是,他知道美味的真正意思并不是之后的上学,仍然是有鱼的那天晚上——

两个哥哥忽然就饱了,先后离开桌子回屋睡觉,可是鱼汤每个人起码还可以盛两碗。他们没解释为什么,也不用解释,地里的活要起早贪黑,否则这种鱼加豆腐的美味只能还是好多年享受一次。

父亲愣了愣,恢复了以往不苟言笑的表情。母亲端着碗,出神,她似乎用眼神示意过父亲别口不择言,但是现在她卸去了笑容,朝着屋外黑糊糊的夜空,一直出神。

可是羊要进圈,牛要喂草,猪还要吃食。都这么愣着不能解决一点儿问题。他起身去做,也只有他还有心情做。

坐在灶前添柴火煮猪食时,已经是最后一件事了。把火点着,添第二把柴火的时候,他就抓着了一个黏黏软软的东西,凑到灶前的火光里一看,是那条鱼!从锅里蹦到地面,它显然已经超越了极限。现在,它早已死了,只是眼里还闪着一丝诡异的光。

2017高考语文文言实词用法:“进”的用法

“进”的用法

①前进,与“退”相对

其进愈难(《游褒禅山记》)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过秦论》)

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指南录>后序》)

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诸子喻山水》)

②超过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庖丁解牛》)

③到朝廷(做官),晋升

是进亦忧,退亦忧(《岳阳楼记》)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陈情表》)

④推荐,进用

提拔隐逸,以进贤良(《自表后主》)

⑤进献,进奉

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新序>二则》)

于是相如前进缻(《廉颇蔺相如列传》)

⑥进谏

群臣进谏,门庭若市(《邹忌讽齐王纳谏》)

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出师表》)

○附进退:前进与后退,引申为举止、行动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附进止:进退举止

事事循公婆,进止敢自专(《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016~2017年高考优化大考卷语文十六答案

C.作者面对张謇铜像“无法从他的目光中逃遁”,是因为那目光唤醒了他关于“根”的记忆,并促使他在世纪之交对“知识阶层”作重新扫描

D.“真正造福人类的事业应是比生命更长”意思是,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只有在人生中竭尽全力地创造,才能延长人的生命,才能实现生命的价值

E.文章融记叙、描写、议论于一体,语言优雅,议论精到,文中多处使用的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更增添了文章的美感

解析 B项,二者不只是形似,更有精神品格的相通;D项,意在强调人应留下真正造福人类的长效事业

答案 BD

★2.全文可分为哪几个层次?请概括各层次大意

答:

答案 全文分三个层次:

①~②段:由描述张謇铜像引出下文关于张謇的沉思和事迹介绍

2017浙江语文高考诡异的光是什么 高考诡异的光是什么梗

今年浙江高考语文卷阅读理解部分,选取了青年作家巩高峰的短篇《一种美味》。文章的写作背景置于物质匮乏的年代,描写了主人公6岁时,一家人第一次喝鱼汤的记忆。文章最后写道,从锅里跳出来的鱼“眼里还闪着一丝诡异的光”。而阅读理解的最后一题,正是要求考生对“诡异的光”进行理解。

考试结束后,这套阅读理解题遭遇不少浙江考生“喊难”,而伴随着考生一头雾水,“诡异的光”以及文章原作者巩高峰随即走热。巩高峰在微博回复一名网友的提问时称“本来是搞笑的,谁知道有这么一出”,随即被理解为“高考阅读打败原作者”,并被指其批判试卷出题人。自6月7日起,“诡异的光”、“巩高峰”和“高考阅读打败原作者”相继成为网友热议的话题,而巩高峰也在微博上被众多考生“围观”,向其寻求他的“标准答案”。

6月8日,该文章作者巩高峰作客扬州高校,首次公开回应称,“诡异的光”没有意义,每个人理解不同,考题影响了考生分数,他向考生表示歉意。

文章标签: # 删去 # 母亲 # 高考